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8篇

篇一: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带来了不少争议、 探索和困惑。我是从 2010 年送走高三后直接接的高二,教授新教材 也就是半年多的时间,在这半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遇到了好多的问 题和困惑。

  一、教学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 问题一:学生活动和教学任务的关系处理不是很好,完不成教 学任务是经常性的现象 新课改以后的政治教材与旧的传统教材相比较,原来两课时甚 至三课时的内容在新教材中都是要一课时完成的。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活动、 探究、合作学习往往要比老师单纯讲授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学生活 动过程中可能会出新的思维亮点甚至出人意料的新情况需要处理, 现 有的每节课的时间并没有增加,这样就使得教学任务很难完成。比如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里就涉及到运动、 静止、规律三个概念,“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人和规 律的关系”三个关系;事物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 是客观的三个原理。这些在旧教材这些在旧教材中是分在四框来讲 的。所以我在教学中是把它分为两课时探究的,但不可能每课内容都 这样分解。

   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式滥用,缺乏有价值的探讨。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合 作探究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它作为一种新 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 这种人人参与、 组组互动、 竞争合作、 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和启迪,但在实际 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上公开课、示范课时,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 作探究出现了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情况。课堂上, 不论是否存有合作的时机,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就喜欢采用分组 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 考的余地,立刻小组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然而 小组讨论的效果并不明显。更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中盲目表现,不会倾 听, 完全视同学和老师的意见于不顾, 在课上吵成一团。

  课堂看似 “热 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 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时效性不强;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 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 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这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只是一种形式,不 是有效的合作,教学有效性不强。

  二、新课标下针对上述问题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 1、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向课堂要 效率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 不敢开口讲,很忌讳“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于是, “少

   讲”或“不讲”成为平时教学的原则。本来一讲就明的问题,非要让 学生“自主”,去合作、去探索,认为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教学的填鸭 式。于是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 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这是一种典型的自由式的学 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 自主。有的教师不能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生活动时,只是 自己站在讲台上、或者看看教案、或四处张望,不深入到学生中去, 不和学生讨论,好象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

  实际上,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 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随时调整自 己的教学思路。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观望、也不是 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 习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切不可放任自流,使学生能真正的自立,以做 到自主学习的结果,其实依我看是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新课程强 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 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 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 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而且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 甚至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其 实,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整个教学活 动中,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策略。有的教师每节课都要有自主探 究的环节,分小组活动,只要是新课程倡导的方法都要一一展示,这

   样的面面具到,就把有效的教学时间浪费了,怎么能完成教学任务 呢?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具有不确定性,对教师来说, 要敢于暴露学生的困难,体现自己解惑的水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 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想办法解决,教师在新 课程中应该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是组织者、 指导者、 参与者。

  深刻领会新课表的精神实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自己对知识的 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兴趣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 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 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 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 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我 设臵了这样的情景:多媒体展示刘德华 10、20、30、40、50、80 的 照片。让学生思考:(1)十岁到八十岁的刘德华有变化吗?(2)刘德华 会变成梁朝伟活着周润发吗?学生兴趣盎然, 各抒己见。

  我乘势点拨:

  这就是哲学中的“动中有静”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 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地学到了新知识。

  3、注重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 过程。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 重要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他主学习 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 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 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 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 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 想法, 听取别人的意见。

  进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要选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所探究问题要 有可探讨的价值。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 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交换意见。一般来说,出现新知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可以让 学生合作探讨;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难度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有争议的时候、而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 让学生讨论, 在辩论中求真。

  亦即那些对学生来说 “半生不熟” 、 “似 懂非懂”、 “似会非会”的知识点上设疑,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

  若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若问题过深,会造成冷场, 影响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选择恰当内容和时机进行,即学生思 考出现困难时、有争议时、新旧知识比较时,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

   合,也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合作学习比如在学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我选取了教材 32 页相关链接的内容设臵问题讨论: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里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探究思考:你认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2)要教给学生自足学习、合作探究的技能。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掌 握“五种”技能。教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 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要能做出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 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学会表达,经过思考之后进行有序组织语 言, 达到表达过程有条理、 有理由, 让同学听着清楚明白。

  学会组织, 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概括,做总结性发言。学 会分工与合作,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

  (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不是教师可以 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交流 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在此基础上,迅速 地加以思考, 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 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 哪些问题学生有困难,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应做出恰当的选择还要要 注意在合作交流中,要提出合适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空,教师要 适时的引导。在合作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要让他们成为

   学习的“旁观者”,一定要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注重个性 化的学习。

  4、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 有其独特的优势。

  政治课本身思想性、 理论性强, 抽象难理解等特点, 学生普遍缺乏兴趣。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恰恰能较好把抽象 的理论、观点加以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 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在多媒体运 用时要注意不要走入误区, 第一走出观念上的误区滥用多媒体认为不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就不是新课程。

  第二防止课件变成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代替小黑板的作用;第三切 忌课件版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起,结果适得 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冲淡课堂教学,而忽略了 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其实计算机教学只是辅助手段,形式是为 内容服务的,原生态的课也有它不可抹杀的优点。所以教师只有把现 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 (教具、 学具、 黑板) 有机结合使用, 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只有主动创新,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 精神实质;

  只有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 才能稳健地推动课程改革;

  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 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提高课堂实效。

  

  

篇二: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马兆兴

  太原市教育局

   一、如何看待新课程改革?

  义无反顾积极反思的主流声音,风雨兼 程疲于奔命的沉重喘息,困惑无助充满 期待的呼唤,再加上基于不同价值或利 益追求的混杂声音,组成了课改这个阶 段特有的交响曲。

  课改因不同声音而艰难,也 因不同声音而精彩。

   课程改革面临诸多困难:

  · 观念障碍 · 动力不足 · 缺乏经验 · 制度障碍 · 素质不高 · 缺乏设备 · 管理障碍 · 指导不力 · 缺乏经费

  观念障碍是根本性的障碍!只有课程

  理念的超越,才有课改实践的超越。

   三种观点:

  1、过去的课程与教学是成功的。(看 不到时代的变化) 2、目前的现实状况不具备进行课程改 革的条件。(理想的课程不是在理想的环境 中才能实施) 3、改革后的课堂并不比改革前的课堂 好。( “低水平的先进或正确”是克服

  “高水平的落后或错误”到达“高水平 的先进或正确”的必然过程。)

   应有的课改心态:

  

  理解新课程对旧课程所作出的改变, 尽管这些改变并不尽善尽美。

  

  满腔热情地对待课改中的问题。

  

  乐此不疲地进行改革的艰辛探索。

   二、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 新要求

  (1)良好的职业道德 (3)恰当的教学方法 (5)科学的学生管理 (7)积极的创新意识 (9)良好的人际品质 (11)先进的教育理念 (13)丰富的教育智慧 (2)合理的知识结构 (4)优化的教学技能 (6)较强的科研能力 (8)健康的身心素质 (10)完美的人格魅力 (12)自觉的反思意识

  智慧是人类教育的最高目标和永恒追求,智慧型 教师是教育智慧的主要承载者和体现者。时代呼 唤教育智慧和智慧型教师!

   三、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反思

  (1)以教定学

  (3)教路单一

  (2)以本为本

  (4)学法单一

  (5)目标单一

  (7)评价单一

  (6)问题单一

   另一种描述:

  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

  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 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

  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

  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

  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

  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多;

  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

   四、新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

  (1)为考试而教的课堂:支离破碎、题海战 术

  (2)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教的课堂:缺 乏情趣、效率不高

  (3)为发展而教的课堂:积极主动、生动活 泼

   四、新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资源比较缺乏(发现的眼睛)

  •教学模式与教学进度冲突(舍得) •教学效果不好评价

  •学生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班容量与新的教学方法的矛盾

  •新教材自由创造空间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 能力小的矛盾

   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教学观念还没有真正确立 ——三种情况;

  ——如何在教学中解决三维目标

  知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目标: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教师不会组织课堂活动(设计活动、调控课堂)

  •虚假主体现象(强制举手、发言热闹) •师生交流互动性不强(思维的碰撞) •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洋思中学) •鼓励赞美不绝于耳 •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矛盾

   •主体回归与放任自流的矛盾

  •思维能力训练存在误区 •缺乏有凝聚力的问题 •一切都要由学生探究得出 •一切都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 •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

   五、与新课程相适应教学理念

  •从教书到育人

  •从灌输到体验 •从单边活动到交往与互动 •从被动地获取知识到主动地建构 •从重结论到重过程

  •从关注学科到关注人

  •从课堂走向生活

  •从个体活动到互助合作

  •从死记硬背到发现、探究

   六、养成课堂教学新行为

  •学会真诚地尊重、赞赏学生 •善于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乐意探究的问题 •擅长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不代替学生思考,不限制思考的路向,把思考 的权利

  真正还给学生

  •不轻易否定学生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有自己 的看法

  •积极寻找、搜集、开发、利用学习资源,并帮 助学生发现这些资源对他们的意义与价值

   •善于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形成有 效的学习方式 •教师沉下去,学生动起来 •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善于与学生沟通

   七、好课的标准

  1、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

  2、知识的建构与运用 3、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精进 4、情感的细腻、丰富与纯化 5、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 6、技能的形成、巩固与熟练

  

  

篇三: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带来了不少争议、 探索和困惑。我是从 2021 年送走高三后直接接的高二,教授新教材 也就是半年多的时间,在这半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遇到了好多的问 题和困惑。

  一、教学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 问题一:学生活动和教学任务的关系处理不是很好,完不成教学任 务是经常性的现象 新课改以后的政治教材与旧的传统教材相比拟,原来两课时甚至三 课时的容在新教材中都是要一课时完成的。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活动、探究、 合作学习往往要比教师单纯讲授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学生活动过程 中可能会出新的思维亮点甚至出人意料的新情况需要处理,现有的每 节课的时间并没有增加,这样就使得教学任务很难完成。比方生活与 哲学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里就涉及到运动、静止、规 律三个概念,“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人和规律的关系〞 三个关系;事物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三 个原理。这些在旧教材这些在旧教材中是分在四框来讲的。所以我在 教学中是把它分为两课时探究的,但不可能每课容都这样分解。

  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式滥用,缺乏有价值的探讨。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合

  -

  .word.zl.

   .

  作探究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心的合作欲望,它作为一种新型 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这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 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和启迪,但在实际 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上公开课、示课时,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 探究出现了只重视形式,而无视实质,缺乏实效的情况。课堂上,不 管是否存有合作的时机,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就喜欢采用分组的 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进展合作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 的余地,立刻小组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然而小 组讨论的效果并不明显。更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中盲目表现,不会倾听, 完全视同学和教师的意见于不顾,在课上吵成一团。课堂看似“热热 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 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应,时效性不强;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 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 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这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只是一种形式,不是 有效的合作,教学有效性不强。

  二、新课标下针对上述问题高中政 治教学的对策

  1、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向课堂要 效率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 不敢开口讲,很忌讳“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于是, “少 讲〞或“不讲〞成为平时教学的原那么。本来一讲就明的问题,非要 让学生“自主〞,去合作、去探索,认为这样就防止了传统教学的填

  -

  .word.zl.

   .

  鸭式。于是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 没有检查也没有反应,由学生一看到底。这是一种典型的自由式的学 习方式,学生外表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 自主。有的教师不能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生活动时,只是 自己站在讲台上、或者看看教案、或四处望,不深入到学生中去,不 和学生讨论,好象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实 际上,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 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随时调整自己 的教学思路。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观望、也不是干 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 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切不可放任自流,使学生能真正的自立,以做到 自主学习的结果,其实依我看是局部教师不能驾驭课堂。新课程强调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 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泼,学生提出各 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 学任务难以完成。而且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甚至 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其实, 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并不是新课程构造有问题,而是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策略。有的教师每节课都要有自主探究的环 节,分小组活动,只要是新课程倡导的方法都要一一展示,这样的面 面具到,就把有效的教学时间浪费了,怎么能完成教学任务呢?新课 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具有不确定性,对教师来说,要敢于暴

  -

  .word.zl.

   .

  露学生的困难,表达自己解惑的水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 先把时机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想方法解决,教师在新课程中应 该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深刻领 会新课表的精神实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 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兴趣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 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 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 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 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 作交流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我设置了这 样的情景:多媒体展示德华 10、20、30、40、50、80 的照片。让学生 思考:(1)十岁到八十岁的德华有变化吗?(2)德华会变成梁朝伟活着周 润发吗?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我乘势点拨:这就是哲学中的“动 中有静〞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 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 更容易地学到了新知识。

  3、注重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新 课程指出: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方式。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

  .word.zl.

   .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 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表达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他主学习不断地 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 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承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 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当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 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机,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听 取别人的意见。进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要选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容。所探究问题要有 可探讨的价值。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 价值的,而且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根底上交换 意见。一般来说,出现新知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可以让学生 合作探讨;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可以 让学生合作探究;有争议的时候、而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让学 生讨论,在辩论中求真。亦即那些对学生来说“半生不熟〞、“似懂 非懂〞、“似会非会〞的知识点上设疑,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

  假设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假设问题过深,会造成冷 场,影响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选择恰当容和时机进展,即学生 思考出现困难时、有争议时、新旧知识比拟时,但不是所有的容都适 合,也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合作学习比方在学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我选取了教材 32 页相关的容设置问题讨论:

  -

  .word.zl.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里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探究思考:你认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2〕要教给学生自足学习、合作探究的技能。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做出示,使学生掌握 “五种〞技能。教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 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要能做出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 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学会表达,经过思考之后进展有序组织语言, 到达表达过程有条理、有理由,让同学听着清楚明白。学会组织,主 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进展归纳概括,做总结性发言。学会 分工与合作,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

  〔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不是教师可以 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交流 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适时进展点拨引导,在此根底上,迅速 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 哪些问题学生有困难,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应做出恰当的选择还要要 注意在合作交流中,要提出适宜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空,教师要 适时的引导。在合作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要让他们成为 学习的“旁观者〞,一定要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注重个性

  -

  .word.zl.

   .

  化的学习。

  4、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 有其独特的优势。政治课本身思想性、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等特点, 学生普遍缺乏兴趣。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恰恰能较好把抽象 的理论、观点加以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 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在多媒体运 用时要注意不要走入误区,第一走出观念上的误区滥用多媒体认为不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就不是新课程。

  第二防止课件变成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代替小黑板的作用;第三切 忌课件版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起,结果适得 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冲淡课堂教学,而忽略了 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其实计算机教学只是辅助手段,形式是为 容效劳的,原生态的课也有它不可抹杀的优点。所以教师只有把现代 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使用, 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只有主动创新,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 精神实质;只有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才能稳健地推动课程改革;

  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 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提高课堂实效。

  -

  .word.zl.

  

篇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根底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 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实验区辅开。

  新课程的实验对教育管理者和一线老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一方面,这一全新的教学理论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 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活力;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也产生了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条 件较落后的农村初中更困难不少,一些矛盾更加突出。

  一、宣传力度不够,学校管理理念滞后。本学期开场的初中 化学新课程实验在宣传和准备工作方面存在着明显缺乏的 地方。首先是宣传不到位,造成学校指导和一线老师对既将 开场的化学新课程没有全面深化的认识,对困难认识缺乏。

  仍然认为跟以前屡次进展的新教材培训一样,教材内容大同 小异,虽然有新思路、新提法,但只是小打小闹,而没有想 到此次改革的力度如此之大,因此从教学人员的安排到日常 课时安排完全照旧,既没有新思路更没有详细施行方案。第 二,新教材发行滞后,新教材到 8 月底才到达一线老师手中, 直到上学期完毕老师还不知道化学下册将有什么内容,使老 师失去了钻研研究的时间;再加上初三毕业班是学校工作的 重点对象,教学任务繁重众所周知,这样就必然使老师处在 一个穷于应付的境地,对教学的全面研究也不甚了了,难以 做到准确到位;第三,有些学校的指导对新课程的实验,支

  第1页

   持的力度明显不够,也使老师失去了本来就很少的学习时 机,其结果是:指导认识老一套,老师上课老框框,不能按 新教材的理念开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功能,新的师生互 动形式难以施行,探究式教与学成为一句空话,拿着新教材, 走着老路子。总之,学校指导的重视程度和老师钻研教学法 的深化与否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处理不到位,实验教学 的效果就成了问题。

  二、教学手段落后,老师素质有待进步。化学新课程教材给 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教材不仅色彩艳丽,图文并茂,而且 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到处表达出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 令人振奋不已,但是新的教学要求也常常令我们这样的山区 学校的老师感到束手无策,比方课文中的调查与研究往往就 很难进展。莫说是上网获取信息,就是从播送电视报纸等方 面搜集资料,绝大多数学生是难以做到的。既使是老师也不 容易完成,因为很多农村学校的电脑并没有接入互联网,且 不说还有相当多的老师跟本不会上网,学生中更是只有极少 数学生进过网吧,玩过游戏而已〔一般学校是制止学生进网 吧〕,甚至还有不少学校连“古老〞的幻灯机都进不了教室, 落后的教学手段可想而知。另外,大局部的初中老师,特别 是工作年限较长的化学老师,由于长期脱离高中知识〔绝大 局部初中都是独立的〕,不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每天接触 只是一些一看就知道答案的知识,或非常简单的实验操作,

  第2页

   以及一些本来就不甚准确的概念,造成知识陈旧老化,老师 的科学素质呈下降趋势,很显然教学设施的完善和老师素质 的进步是搞好实验教学的根底,否那么新课程的实验就成为 新的肥皂泡,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三、教学资料匾乏,教学习惯落后。化学新课程中很多问题 呈现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样化,很多答案是开放性 的。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空气成分测定中的讨论, 二氧化碳实验的设计,以及一些实验不成功原因分析是很好 的探究性问题,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全面进步学 生的素质非常有好处,当然老师在教学中把握起来无疑增大 了难度。一方面,相关的教学法辅助资料几乎为零,简单的 老师用书几乎排不上用场。另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实验很难 完成,如面粉爆炸实验。有些因实验仪器设备欠缺而难以完 成,如,电解水实验,CO 复原 CuO 的实验,CO 的燃烧实验 等,实验的可信度大大减弱,有些结论仅凭老师的猜想得出, 其结果是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毫无探究方法可言,又 如知识的深浅和范围,老师只能凭一本省教研室的练习册来 推断,很容易在教学中迷失方向,而且仔细一看,其中内容 与原教材如出一辙,与新课程出入很大,使老师在教学研究 中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再就是新教学理论中学生多年 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往往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掌 握到哪里,老师好不容易使学生参与进来,上课也热闹起来

  第3页

   了,可成绩往往是下降了。假如老师在教学中随意拓宽,更 容易使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无形中加大教学压力,这在如今 还是以成绩论胜负的时候,又有哪位老师敢把学生前途当儿 戏?学校不乐意,家长不会容许,所以教学理论与学生升学 压力的矛盾必须在教学中认真处理好,才有利于改革的全面 深化开展。

  四、教材安排不尽合理。新课程教材编排存在着先天缺乏, 首先教材编排与学校课时安排存在矛盾,上课只能是四十五 分钟一节课,而有不少内容教学中不知如何安排课时才好, 讲少了造成教材很难顺利完成,讲多了很难给学生考虑探究 的余地;第二,把教材分成上下两册,特别是下册内容过多, 更是难为了师生,如今中考复习都是赶进度抢时间,升学看 成绩,这样把教材分成上下册,更是加剧了矛盾,教学中造 成前松后紧,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既使是全国的初中化 学竞赛也是 4 月份进展,要想获得好成绩,必须在 3 月底到 4 月初完成教学,而要在短短几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学完下册 内容谈何容易,何况还要出成绩,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第 三,教材的编排思路明显有利于大城市和兴旺地区,相当多 的内容非常合适于边讲边实验的形式,而广阔农村中学简陋 的教学条件,只能望洋兴叹,这样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学校的 差距;而且不少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般的遥 远,很难有切身的体会,这容易使学生感到化学只是一门科

  第4页

   学而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干,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下降。第四, 教材有些改编包括实验的选择是非常好的,但也有不少内容 的安排过于零散,难以把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如:酸、碱、 盐的性质,学生也不易掌握。总之,新教材存在的缺陷很容 易影响到新教学思路的全面施行。

  五、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升学考试的矛盾,老师的教学研究与 考评考核的矛盾。化学新课程是以进步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切 入点的,学生在学习中进展深化广泛的科学探究,不仅使所 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结实,更重要的是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 法,使人终身受益,为学生今后的开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但 是社会,学校,包括学生本身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往往 是以为能考上高一级学校为目的,所以,假如花费过多的时 间在感兴趣的问题上必将影响学习成绩,也容易影响其他学 科的学习,这无疑会引起学校、家长、其他老师的反对。如 今有很多学生,对中考不考的科目几乎放弃,学校的制度也 完全向中考科目倾斜。如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减少或不设 非考试科目的课时,有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了中考有 个好成绩,连学科竞赛都失去了兴趣,所以只要中考方法不 变,内容又大同小异,老师和学生都必然会只是围绕知识点, 考点转,而不愿意去搞课外的课题研究,否那么消费了时间, 老师就只能靠加班加点高学生的成绩了。虽然中考有些地区 开场了考实验操作,但实际对学校、学生的触动并不大,因

  

篇五: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对策 学习方式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个亮点。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方式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 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 被激活。

  --把“自主”变成“放羊” 自主学习,也叫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确定学习目标、 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等方式,在教师必要的 讲解、计划和引导下,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具有主体性、能动 性、独立性等特征,是一种典型的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方 式。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练习,没有具 体要求,练得如何也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练到底,满堂练, 成为典型得“放羊式”教学。有的教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 己定,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挑。这些做法,表面上看学生获得了自主 得权利,课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

  --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于是一些体育教师就盲目追求课堂小组合 作学习这一形式,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 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这种场景在目前一些公开课上可谓司空见 惯。

   --探究学习被泛化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趣中,通过发现问 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 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 合采用探究学习方式的,无需探究、考究的偏要去探究、考究,只能 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从而导致探究价值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廉价的表扬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体育教师便不管学生 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你很聪明”、“你真棒”的话语不绝于耳。

  一些教师甚至认为,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无论怎么错都不能批 评,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然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和自信心不是教师的“廉价表扬”。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

  鄞州中学 俞培明 郭达峰 胡海青 仇伦鸿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一部署,2006 年 9 月开始,浙江等五省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新课程的 逐步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校体育教学的创新,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 深入发展。但许多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改革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在此,针 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与同行们、专家们探讨,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抛砖引玉, 为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建议 1、场地设施、器材、师资配备与学生选项的矛盾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将内容划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其中田径类项目、体操类项目和健康教育 专题为必修内容,球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为选修内容。学 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模块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以形成爱好和专长,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开设选项课必须以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器材等作为基础,选项开设

   得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相反,选项开设得多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显得不足。比如我校高二、高三年级 开设选项课教学,男生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三个选项,女生开设篮球、排球、形体三个选项。在实施过 程中我们发现还是不能很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一些学生喜欢小球类,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等, 一些学生喜欢网球、游泳等项目,甚至选择篮球、足球对抗性较强项目的人很多,相对于排球对抗性小的 项目人数较少。但由于场地设施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无法开设更多的选项,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导致 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选项不感兴趣,上课无精神。

  建议:(1)各个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一般学校有几个专职体育教师就可以开设几门选 项课。但分班时要注意上课人数和课时的分配。例如:我校每个年级有 12 个班级,共有 9 位专职体育教师, 这样就可以开设 9 个选项,其中男生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 5 个选项,女生开设篮球、 排球、形体、羽毛球兼乒乓球 4 个选项。6 个班级,9 位老师同时上课。

  (2)多与学校领导沟通,争取更多的场地、器材,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让原有的场地、器材利用率更高。

  2、模块教学、学时安排与学分获得的矛盾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必需修满 11 个学分,共 198 学时,才能达到体育 与健康的毕业要求。11 个学分中包含国家规定的 2 个必修学分(田径类项目系列和体育健康教育专题系列) 和浙江省规定的 1 个必修学分(体操类项目系列),其余 8 个选修学分由学生在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 民间体育类项目、球类项目、新兴运动项目类四个系列中自行选择学习模块和内容,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 习(修满 18 学时)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 1 学分。

  在具体操作中无法完成要求,首先课时不够,从高一到高三共 6 个学期,除去五一、十一假期,期中、 期末考试,会考,高考,学校运动会等活动外,每学期最多只有 30 个学时,加上高考提前,高三第二学期 只有 15-20 个学时,这样一共不到 170 个学时,怎能修完 198 个学时呢?如何得到 11 个学分呢? 采用模块教学也是一个问题,如果不把每个模块分割开来,必修项目(田径、体操、健康教育专题) 必须一起上,这样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可能每节课都是田径或体操或健康教育讲座,不但学生对上课内 容不感兴趣,连老师都会厌烦。如果把模块分开来上,那么学分就不能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认定。模 块教学中,学生修满 18 个学时,成绩合格即可获得 1 学分。假如一个学生修完 18 个学时的篮球选项课且 成绩合格,想选修其他选项,按照新课程规定是完全可以的,但困难却出现了,这位学生转到其他选项班 以后,他的学习基础和其他选项班的同学不一样,那么教师又该如何安排教学进度,教材内容和考核内容 呢? 学分制管理问题。首先学分制管理有没有必要,好处在哪里?有什么意义?“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修满 18 学时)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 1 学分。”这个规定对学生来说要求比较低,除了伤残病的学生, 其他学生基本上都能达到 11 个学分,所以根本无法区别学生成绩的好坏。

   建议:(1)不要定死所要修满的学时数,可按照各个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只要完成总学时的 90%以上且成绩合格就可 以获得学分,这样可以解决学时不够问题。

  (2)采用模块教学,比如高一第一学期将 18 学时的田径课和选项课交替上,第二学期将 18 学时的体操课和选 项课交替上,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程度,也能每学期得到所修模块的学分。

  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如果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3)将田径、体操、健康知识讲座三个必修模块分开上,比较合理。但每学期的模块学分无法结算。某校根据 自己的情况,将田径、体操、选项综合起来结算体育分数,只要体育分在 60 分以上,修够总学时的 90%以 上,即可获得本学期的体育学分。

  (4)为区分学生成绩的好坏,建议采用如下学分制管理:比如每个学期规定最高可得 2 个学分,然后根据体 育成绩 90 分以上的为 2 学分,80-70 分的为 1.5 学分,70-60 为 1 个学分,60 分以下不给予学分。每学期 必须修满 1 个学分,方可毕业。

  3、评价体系与教师工作量、可操作性的矛盾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成绩的评价要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与选拔功能。积极倡导评 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绝 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

  评价内容主要由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组成。

  在具体操作中评价很困难。首先过程性评价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详细记载学生个体的发展轨 迹,固然很好,但一个教师要面对这么多学生,一些量化的可以记载完成,那些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健 康行为等就难以一一记录完成了。

  新课程评价中要求考虑学生的起点和努力程度、进步幅度,这点很难,因为学生的起点自己是可以控 制的,这样学生的进步幅度就不真实了。评定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形式。自评可以 让学生了解、发现和诊断自己的学习情况,但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都很高,这样就失去评价的意义了。

  新课程中采用等级制代替百分制评定学生的成绩。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避免学生造成自卑感, 但是也会产生由于差异不大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学生会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混混日子,达不到真正 改革评价制度的目的。

  新课程教科书上没有具体教学内容和评分标准,这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评价。

  建议:1、采用小班化教学,以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监控每个学生,完成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2、根据自己和周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和评分标准,完成校本教材。

  4、课堂教学问题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 课堂教学。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学习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 劳而无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新课程改革中各种观点很多,培训学习机会较少,使许多体育教师不能真正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对新课 程的认识不够,处于半知不解状态。

  (2)一些教师教学思想、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现象。

  (3)误解“淡化运动技能教学”观念,没有理解淡化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育能力培养的关系。

  运动技能是体育能力培养的基础,没有运动技能就谈不上体育。

  (4)合作探究学习、分层教学等教学方式空前运用,但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够深入。

  (5)新课程中的 5 个教学目标是否要一一俱到,感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体现得不够。

  建议:(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多读有关新课程的书籍,多参加新课程培训,教研组多开展教研活动,组内多 上公开课,并进行评议。

  二、结束语 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困惑也是必然的现象,新课程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改进,在实践中不断地发 展与完善。我们教师要积极投入,大胆探讨,努力实践。我们相信,经过广大体育教师、专家的实践与探 索,课程改革一定会走出迷茫,取得成功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对策

  临潼铁中

  弓密侠

  一.关于新课程要求与学校硬件的矛盾

  在新课程中要求教学活动中学生有大量的探究活动内容,这 就要求有足够的实验设备作为活动的平台,而一般学校教学实施目前并 没有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调整与更新,导致新课程中的一些学生探究 活动无法进行,教学中教师只好将该内容该为演示实验或讲述;新教材

   在“做一做”栏目中多次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例如第二章 第一节“用计算机绘制 v-t 图象”、第四章第五节“用传感器研究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要求用计算机辅助、处理实验数据等。在普 通学校,实验室、教室里没有计算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里也没有计 算机,由于相关设施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难以达到新 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内容要求与教学课时的冲突

  高中物理新课程在高一教学阶段给定的周课时是 2 节,大 多数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普遍感到困难,学时安排与学生的学情有冲 突,我们在教学中,极力向学校说明,要求增加一学时,这样问题才勉 强缓解。

  高一年级在分科之前,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紧缺之间的矛盾 比较突出,“一步到位”的传统教法肯定是无法适用的。因此,高中新 课程物理教学将传统的“分块达标”转变为“分步达标”。我们要认真 领会“分步达标”的教学理念,在规定的课时内,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 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反对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视教学目标 的落实。

  高一的物理教学与高考有联系,但也应该淡化。高一必修 是面向全体同学的,必修与选修的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应有所不同。在必 修教学中不能按高考的标准来进行,要面向全体,注重基础。

   三.探究式学习与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协调

  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上,较多的联系了现 代科技,较好的融入从生活→物理→社会,从而能有效开拓学生思维, 有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讲,高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不全是实验 探究。探究性学习的一个“要素”不同于“环节”。一个过程缺少必要 的环节就会中断;而新课程提出的要素是科学探究的标志,一个具体的 教学过程只要具有一两个这样的要素,它就有了探究性。也就是说,学 习时的科学探究不一定是“完整”的。

  要正确处理探究式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应将两者结合起来, 做到“讲中有探,探中有讲”。这就是在探究性教学中怎样体现教师的 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目前教师现状与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有差距

  教师日常工作时间与研讨、再学习时间存在分配上的矛盾;

  由于教学的压力等诸多原因,教师由来已久形成了研究惰性,忽视了 “停下来研究一下”的作用;由于没有进行培训,有部分教师对计算机 在教学上应用缺乏针对性;这些状况与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格格不如。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要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和新课程研训 制度,如“新课程岗前培训”活动、“以老带新”结队帮扶活动、课题 研究、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课程培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培训、现代

   技术应用及网站、资源库建设培训、专家讲座、教学公开周、论文研讨

  等。如果能在教师人事、职称、评优评先等方面与教师的再学习、研究

  成绩等挂钩,那么将能极大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新课程改革启动,既给推动素质教育带来了机遇,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次改革是一个中学物理课 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获得了新的体会和宝贵经验,但同时也遇 到一些困惑和疑惑。因此,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思考、学习,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切实解决新课 改过程中的困难,促进新课改深入持久地开展。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研究 发布者:俞小珍 方建新 发布时间:2010-3-22 13:54:00 内容摘要 2001 年 9 月,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入实验阶段,到至今为止已历时 8 年多。在 8 年多的 时间里,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面对这样的现状,课程设计者与实践者都应从极度兴 奋和盲动中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过去几年来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适度的调整,以保证《体育与健 康》课程标准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与实践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正是基于 该宗旨,对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供课程设计者和实践者思 考和借鉴。

  正文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研究 俞小珍 江西省上饶市实验中学 方建新 江西省上饶市教研室 1.问题的提出 2001 年 9 月,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入实验阶段,到至今为止已历时 8 年多。在 8 年多的 时间里,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面对这样的现状,课程设计者与实践者都应从极度兴 奋和盲动中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过去几年来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适度的调整,以保证《体育与健 康》课程标准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与实践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正是基于 该宗旨,对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供课程设计者和实践者思 考和借鉴。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 2001 年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后,出现的各种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法:查阅了近年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组编写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 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专著、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组编写的教材、教学法、教学指导书、案例分析等文献;

  其他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的论著和全国各级试验区编写的体育教案和案例集。这些为分析问题奠定了必要 的理论基础。

  2.2 观察法:参加了 2003 年由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在湖北省武汉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体 育与健康》课程现场观摩大会;参加了 2004 年、2006 年、2008 年由教育部体育艺术卫生司在广东省肇

   庆市、江苏省无锡市、辽宁省大连市召开的全国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并对会议展示的观摩课或提供的录像带进行了观摩,这些为发现问题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基础。

  3.结果与分析 3.1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上述文献资料的厘定,以及对国内四次大规模体育教学展示课的分析和归纳,我们认为,目前我国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1 教学目标缩水 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有精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引领。但是,在落实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 值观三维目标时,相当数量的体育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往往十分关注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而对体育知识与技能反而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有的教师生怕被扣上穿新鞋,走老 路的帽子,刻意回避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想方设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出花样。如此设置教学目标,其实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本体的一种缺失,也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 标的一种曲解。

  3.1.2 教学内容偏向 田径的跑、跳、投,体操的基本内容,球类运动的基本技术等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内容。这些基 本内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但是,很多体育教师为了凸显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教学中过多过早的引进了许多新开发 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新型运动项目等内容,却忽视了发展学生基本运动能力与体质内容的教学,这 样的课程内容选择偏向,毁掉的是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宝贵时机,是喧宾夺主、漠视《体育与健康》 课程本质,虚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种表现。长此以往,《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根基必将动摇, 不仅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要继续下降,而且他们的运动能力也将得不到必要的发展。

  3.1.3 教学过程琐碎 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体育教学内容之间的对话过程。有的体育教师至今依然认为,体育教学中的 对话就是我问你答,我说你做,没有问题何以对话?于是,不是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选择教学的切入点, 设计教学的最佳路径,而是将教材内容机械地肢解成若干个问题,满堂讲解示范、满堂问答、满堂硬灌。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对话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变得贫庸。如此琐碎的教学,其实是对体育教学过程对 话的一种误读,它不仅消蚀了体育教材的魅力,还扼杀了中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灵性和智慧。

  3.1.4 教学方式困惑 《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讨论、练习多了;教师的示范时间少了,学生自主学练的时间多了;教师规 定的动作少了,学生的创新动作多了。这些展示了师生在教学方式上的变化,也引起了教师的困惑。诸如, 自主学习时间如何控制,教师充当什么角色,是巡视指导还是参与练习;合作学习中是帮教式的合作,还 是自然合作;探究学习是教师引导参与、提示,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尝试创新。这些现象该如何界 定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致使体育教师的实践处在迷茫中。

  3.1.5 教学情境闹腾 体育课堂教学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情境,如果一节课中教学情境过分晃动,势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教学的效果。而在新课改中片面强调课堂气氛的现象极为常见,这种过于闹腾的教学情境,学生怎能 走进体育教学中去。在这样喧闹和躁动的教学情境当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是思维和想象的活跃,而是肢 体的乱动和思想的游走。这样的体育课堂是热闹有余而沉思不足,兴奋异常而发展迟滞。

  3.1.6 三基实践浮泛 体育课中最主要的活动是学生的自主身体实践活动。然而,现今的体育教学,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 基本技能似乎已经被边缘化了。课堂上,见到的是体育教师为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低级重复,在技术教学 中采用一带而过、蜻蜓点水的做法,以此来强调所谓的打破以单纯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体系,这种避重就 轻,走走过场的做法,只是虚化了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落实、基本技能的训练,失去了体育

   教学的实际意义,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也就失去了实现的依托,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 法。

  3.2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2.1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模糊 没有理论基础的体育课程改革是不可思议的,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程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科书的更换” 等技术层面的革新,而是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深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七次体育课程改革, 令人不解的是,包括正在进行的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内,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所考虑的往往 是宏大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依据,却没有明确的理论基础。有人认为建构主义的真理观、知识观为强调发展 儿童自主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有人认为现代课程改革真正的挑战不是古典主义者依据理想的知识标准所 开展的批评,而是后现代主义者试图使知识接近社会经验的课程革命,因为后现代主义者的理想更接近求 知者的生活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吗?还是“国外先进教育理 念”的多元综合?没有谁做出一个明确的回答,让人莫衷一是,不得其解。

  的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是一个需要我们行动、对话和合作,回荡着多元 声音的生机勃勃的领域。《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理论养分,综合各种教育经验,但这 并不意味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就可以是模糊的。我们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 理论基础上显得含混不清,恰恰是因为理论基础的含混不清才导致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上的不知所 措,问题百出。如果明确地以某种理论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那么就应该将理论基础 进行完整、系统和深入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改革者所设想的知识与技能观、课程观、教学观等基本 的课程理论体系。目前正在发生的有关“技术与健康之争”的讨论,其目的也是为明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我们并不赞同以理论的多元性来模糊《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体育与 健康》课程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和全面发展学说作为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并不排斥对其 他理论的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这些思潮从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角度,都可以给我们 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很多的启发和帮助。我们不赞成将一些国外的理论进行翻译和组装之后就 作为我们进行改革的理论基础。

  3.2.2 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研究不足 通过梳理《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研究不足,是造成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出现大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机械照搬,更不是在体育教学中自然而然的线性 展开。《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蕴含着发展与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 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充满具体变化,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可能事先预期和决定,许 多问题需要课程实施者的权变和随机应对。然而,很多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并 不理解,虽然掌握了课程教材的自主选择权,却很难做到科学合理;虽然知道要变革教学方式,却很难做 到贴切自然;虽然知道要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却很难做到全面完善。这一切表面看起来都发生在体育教师 身上,而实际上反映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者对课程实施者了解不够,对课程实施难度估计不足, 对课程实施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不充分,因而导致了课程实施过程的失控,成了体育教师的自由探索。虽 然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大多数体育教师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3.2.3 对体育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培训不力 体育教师不能全面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缺乏实施课程的能力是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出现大 量问题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在对体育教师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培训时,培训教师总是按照理论设想告 诉教师应该如何做,即所谓的理论化培训。这种培训的结果往往是体育教师对课程理论说起来头头是道, 做起来却依然如故;这种培训不能使体育教师生成基于情景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无法使他们体会专业的内 涵,形成实施课程的能力。而这种理解力和创造力正是他们处理体育课堂事件或各种不同背景的学生所必 需的。从理论上讲,《体育与健康》课程虽说是充满活力和蓬勃的朝气,但如果体育教师培训不能把新课

   程的这种活力或朝气与现实有机地结合,如果教师培训没有使广大教师真诚、热情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当 中,那么,教师培训的结果很难说是成功的。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说起来有道理,但 在实践中很难切实推行的认知,就是一个最真实的证据。

  4.结论与建议 4.1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存在着教学目标缩水、教学内容偏向、教学过程琐碎、教学方式困惑、 教学情境闹腾、三基实践浮泛等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体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制约着体育教学质量的 提高。因此,必需重视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

  4.2 造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模糊,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研究不足,对体育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培训不力。这些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 客观因素,必须对课程理论基础重建,对课程实施规律进行研究,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予以培养。只 有扫清了这些障碍,《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进入常态,才能保证中小学生接受优质的体育教学。

  4.3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环节中最复杂、最难 于控制的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否切实可行,只有对实施过程进行切实的考察才能得出结论。

  为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研究应成为课程领域关注的重点,需要进行深入、专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军飞 体育教学改革中值得注意的七种倾向 中国学校体育 2007,(2) [2]毛振明 体育为健康,运动技术学习也为健康 中国学校体育 2007 ,(1) [3]吴 键 关于体育新课程目标争论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中国学校体育 2007,(2) [4]钱建国 对目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反思 中国学校体育 2006,(2) [5]季 浏 体育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施良方 课程理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季 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8]教育部基教司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9]张 华 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0]陈 侠 课程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1]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 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资料汇编 2004 [12]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资料汇编 2006 [13]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资料汇编 2008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思考

  作者:宋军等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542 更新时间:5/15/2007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宋军 常州奔牛初级中学 邓艳艳

   教育部于 2003 年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体育等 15 个学 科课程标准(实验),2004 年 9 月进行高中新课程的实验,新课标今秋正式在全国 范围内颁布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 进,新理念正逐渐转化为教学行为,但是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对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 中对一些问题认识不清,存在不少困惑。在此,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一些具 体问题与同行们、专家探讨,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抛砖引玉,为深化体育课 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实施新课标过程中对教学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1、淡化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育能力培养的关系 在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中强调要“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淡化运动技 能教学”,重视培养学生从事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实现三个转 变,一是要由“重视学会转变为会学”,二是由“重视运动技能学习”转变为“重 视体育能力培养”,三是由“重视技能掌握”转变为“重视情感体验”。因此在新 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否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并不 是主要的,体验学习过程就是所要追求的一种结果,在对运动技能的教学只是“蜻 蜓点水”或“随便玩玩”,重点主要放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或讨论或组织游 戏,重视学生的所谓的“体育能力”的培养或“快乐情感的体验”。毫无疑问培养 学生的体育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体育能力绝非空中楼阁,必须要以运动技能为基 础,离开了运动技能的学习,体育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不 能把能力的培养空洞化、简单化、庸俗化。

  2、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地位的确立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些教师把学生在课程 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片面理解为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过分强 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兴趣,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实施上强调“一切从学生的 兴趣出发”,在教学目标上片面追求“愉快的情感体验”,实际上这是放弃教育职 能和不符合学生长远发展需要的。因此我们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能一切都围着学生 的“兴趣”转,一切由着学生的“天性”和 “本能”来 ,而是应该通过体育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的“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 这一切取决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主导作用的发挥。

   3、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运用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的应用,但部分体育教师在实践过程 中片面追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形式,对其认识理解不够透彻,不顾学生的实际, 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合作学习变成小组 成员之间各自为政的争吵或敷衍应付的聊天或人云亦云,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 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课堂教学中只是把学生的简单“对话”当作“探究”,“形式 分组”当作“合作”,把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重现象轻本质, 重形式轻实质,其结果失去价值、意义。

  4、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关系 课程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教师应珍视学生的变化,高度重视他们的学习需 要,因此,一些体育教师认为新课程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和交流,他们把关注点主 要放在教学的动态生成上,课前备课仿佛变得可有可无,不再或不屑定心地预设和 准备,不去了解学生和实际情况。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教师应 该把课堂教学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教学过 程的预设是非常重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不充分,设想不周全,就很 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不能生成更多的新资源,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 学效果,就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精心的备课。

  二、课程学习模块的选项问题 课堂教学实施之前,首先学生要进行课程学习模块的选项。在选项过程中,出现以 下问题:多数男生偏重于选择竞争性、对抗性较强的篮、足球等项目;女生选择健美操 或自己认为会比较轻松的羽毛球等;还有一些学生对体育课的任何项目都不感兴趣,面 对体育选项非常茫然,没有中心兴趣,不知自己该如何选项,只是看别人选哪项,自己 随大流,他们在选项时,先到高年级同学那里去了解,什么项目容易学,哪个项目容易 及格,哪位教师要求不严格等等,之后就选择轻松、容易通过的项目,准备蒙混过关。

  这样一来,造成学校的篮球、足球场地器材比较紧张,学校的体育器材除篮球、足球以 外都被闲置起来。在教师方面,由于篮球、足球、健美操专业教师人数不够,只好让其 他专业教师来技术顶替,造成教师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教学质量的降低。开设选项课的目 的,主要是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 性,但是,如果一切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就会偏离学校体育的目的,使体育教学改革 误入歧途。

   三、学时安排和学分的获得问题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两级学习水平和七个模块。课程标准规定:田径类项目 和健康教育专题模块为必修,其他为选修,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学习成绩合格 可获得相应学分(每个模块必须修满 18 学时且成绩合格可获得 1 学分)。高一、高二 年级学习 8 个学分(通常按每周 2 学时安排,每学期 2 学分),需含田径类项目必修 1 学分,高三年级学习 2 学分,高中三年中完成健康教育专题模块必修 1 学分,共计 11 学分,学生修满 11 学分即达到毕业要求。但是我们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出现 以下问题,例如:高一田径必修 1 学分 18 课时,选修 3 学分 54 学时,健康教育模块还 要占用 4—6 学时,总计需要 76—78 学时,但是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可能有这样多学时, 例如学校每学期有 2—3 次的统考(阶段考试或期中、期末考试),每学期的阴雨或下 雪天气,五一、十一长假,期末的提前停课复习,最后真正落到体育室外课教学的时间 不会超过 64 学时,怎么可能会有 76——78 个学时修完 4 个多学分(课标规定必须修完 18 学时成绩合格才能获得 1 学时)?高二也是如此,如果把健康教育模块全面安排在高 三也是不太现实,由于高考的提前,高三第二学期时间很短,并且学校一般体育课早早 停课(高考的指挥棒决定),这样高三也不可能修完 3 学分。这是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实 施新课程过程面临的问题,我们学校是把健康教育模块分开安排到高中三个学年的,并 且一般要求学生修完 16 个学时且成绩合格即获得 1 学分,不知是否妥当,需要我们的 课程改革专家和体育同行来共同思考这个问题。

  四、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成绩的评价要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 现状,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与选拔功能,评定采用教师评价、学生 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有些体育教师对于新的学习评价方法无从下手,难 于操作,心存困惑,如以篮球模块单元教学为例,获得 1 学分需要 18 学时,学习成绩 的考核内容一般包括专项体能(弹跳力、心肺功能、速度、灵敏、力量)、运动技能(1 分钟跳投、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全场往返运球、比赛中所学技能的应用、个人擅长 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的考核评定如果既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又不能忽视终结性评价,考 虑到学生的起点和努力程度,评定还要考虑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 结合的形式,那么除去考试的时间我们还有几个学时用于技能教学呢?又如何能实现新 课程要求体育课既不能淡化技能教学又要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的教学观念,新课标评价 中要求的“比较强调”和“不太强调”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具体如何把握其程度很难

   控制?现在又要面对繁杂、难于操作的学习成绩评定,体育教师感到很迷茫,我们的做 法是将专项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评价融合在一些,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各赋予一定权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的组成部分,过程性 评价主要靠教师认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努力程度和提高幅度,最后体育成绩单上还要 写上评语与希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贯彻新理念、实施新方式实践中,由于对一些问题认 识不清,致使一线教师实践操作出现偏差,很多体育教师存在不少困惑,这就要求我们 体育教师要不断思考所出现的问题,真正去理解和体会新课标的内涵和要求,要利用课 余时间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运动技术、教学的能力和理论水平,争取成为一专多能合格 的体育教师,以适应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篇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带来了不少争议、 探索和困惑。我是从 2010 年送走高三后直接接的高二,教授新教材 也就是半年多的时间,在这半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遇到了好多的问 题和困惑。

  一、教学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 问题一:学生活动和教学任务的关系处理不是很好,完不成教 学任务是经常性的现象 新课改以后的政治教材与旧的传统教材相比较,原来两课时甚 至三课时的内容在新教材中都是要一课时完成的。新的教学理念要求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活动、 探究、合作学习往往要比老师单纯讲授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学生活 动过程中可能会出新的思维亮点甚至出人意料的新情况需要处理,现 有的每节课的时间并没有增加,这样就使得教学任务很难完成。比如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里就涉及到运动、 静止、规律三个概念,“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人和规 律的关系”三个关系;事物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 是客观的三个原理。这些在旧教材这些在旧教材中是分在四框来讲 的。所以我在教学中是把它分为两课时探究的,但不可能每课内容都 这样分解。

  .

   .

  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式滥用,缺乏有价值的探讨。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合 作探究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它作为一种新 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这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 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和启迪,但在实际 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上公开课、示范课时,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 作探究出现了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情况。课堂上, 不论是否存有合作的时机,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就喜欢采用分组 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 考的余地,立刻小组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然而 小组讨论的效果并不明显。更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中盲目表现,不会倾 听,完全视同学和老师的意见于不顾,在课上吵成一团。课堂看似“热 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 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时效性不强;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 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 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这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只是一种形式,不 是有效的合作,教学有效性不强。

  二、新课标下针对上述问题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 1、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向课堂要 效率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 不敢开口讲,很忌讳“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于是, “少

  .

   .

  讲”或“不讲”成为平时教学的原则。本来一讲就明的问题,非要让 学生“自主”,去合作、去探索,认为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教学的填鸭 式。于是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 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这是一种典型的自由式的学 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 自主。有的教师不能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生活动时,只是 自己站在讲台上、或者看看教案、或四处张望,不深入到学生中去, 不和学生讨论,好象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

  实际上,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 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随时调整自 己的教学思路。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观望、也不是 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 习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切不可放任自流,使学生能真正的自立,以做 到自主学习的结果,其实依我看是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新课程强 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 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 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 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而且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 甚至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其 实,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整个教学活 动中,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策略。有的教师每节课都要有自主探 究的环节,分小组活动,只要是新课程倡导的方法都要一一展示,这

  .

   .

  样的面面具到,就把有效的教学时间浪费了,怎么能完成教学任务 呢?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具有不确定性,对教师来说, 要敢于暴露学生的困难,体现自己解惑的水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 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想办法解决,教师在新 课程中应该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深刻领会新课表的精神实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自己对知识的 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兴趣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 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 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 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 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我 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多媒体展示刘德华 10、20、30、40、50、80 的 照片。让学生思考:(1)十岁到八十岁的刘德华有变化吗?(2)刘德华 会变成梁朝伟活着周润发吗?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我乘势点拨:

  这就是哲学中的“动中有静”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 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地学到了新知识。

  3、注重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

   .

  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 过程。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 重要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他主学习 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 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 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 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 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 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要选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所探究问题要 有可探讨的价值。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 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交换意见。一般来说,出现新知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可以让 学生合作探讨;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难度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有争议的时候、而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 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求真。亦即那些对学生来说“半生不熟”、“似 懂非懂”、“似会非会”的知识点上设疑,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

  若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若问题过深,会造成冷场, 影响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选择恰当内容和时机进行,即学生思 考出现困难时、有争议时、新旧知识比较时,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

  .

   .

  合,也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合作学习比如在学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我选取了教材 32 页相关链接的内容设置问题讨论: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里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探究思考:你认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2)要教给学生自足学习、合作探究的技能。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掌 握“五种”技能。教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 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要能做出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 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学会表达,经过思考之后进行有序组织语 言,达到表达过程有条理、有理由,让同学听着清楚明白。学会组织, 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概括,做总结性发言。学 会分工与合作,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

  (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不是教师可以 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交流 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在此基础上,迅速 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 哪些问题学生有困难,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应做出恰当的选择还要要 注意在合作交流中,要提出合适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空,教师要 适时的引导。在合作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要让他们成为

  .

   .

  学习的“旁观者”,一定要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注重个性 化的学习。

  4、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 有其独特的优势。政治课本身思想性、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等特点, 学生普遍缺乏兴趣。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恰恰能较好把抽象 的理论、观点加以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 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在多媒体运 用时要注意不要走入误区,第一走出观念上的误区滥用多媒体认为不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就不是新课程。

  第二防止课件变成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代替小黑板的作用;第三切 忌课件版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起,结果适得 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冲淡课堂教学,而忽略了 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其实计算机教学只是辅助手段,形式是为 内容服务的,原生态的课也有它不可抹杀的优点。所以教师只有把现 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使用, 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只有主动创新,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 精神实质;只有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才能稳健地推动课程改革;

  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 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提高课堂实效。

  .

   . .

  

篇七: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基础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 全面的素质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实验区辅开。新 课程的实验对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一方面,这一全新的教学实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 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也产生了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条 件较落后的农村初中更困难不少,一些矛盾更加突出。

  一、宣传力度不够,学校管理理念滞后。本学期开始的初中 化学新课程实验在宣传和准备工作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的 地方。首先是宣传不到位,造成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对既将 开始的化学新课程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对困难认识不足。

  仍然认为跟以前多次进行的新教材培训一样,教材内容大同 小异,虽然有新思路、新提法,但只是小打小闹,而没有想 到此次改革的力度如此之大,因此从教学人员的安排到日常 课时安排完全照旧,既没有新思路更没有具体实施方案。第 二,新教材发行滞后,新教材到 8 月底才到达一线教师手中, 直到上学期结束教师还不知道化学下册将有什么内容,使教 师失去了钻研研究的时间;再加上初三毕业班是学校工作的 重点对象,教学任务繁重众所周知,这样就必然使教师处在 一个穷于应付的境地,对教学的全面研究也不甚了了,难以 做到准确到位;第三,有些学校的领导对新课程的实验,支

  第1页/共14页

   持的力度明显不够,也使教师失去了原本就很少的学习机 会,其结果是:领导认识老一套,老师上课老框框,不能按 新教材的理念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功能,新的师生互 动模式难以实施,探究式教与学成为一句空话,拿着新教材, 走着老路子。总之,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教师钻研教学法 的深入与否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处理不到位,实验教学 的效果就成了问题。

  二、教学手段落后,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化学新课程教材给 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教材不仅色彩艳丽,图文并茂,而且 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到处体现出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 令人振奋不已,但是新的教学要求也常常令我们这样的山区 学校的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比如课文中的调查与研究往往就 很难进行。莫说是上网获取信息,就是从广播电视报纸等方 面搜集资料,绝大多数学生是难以做到的。既使是教师也不 容易完成,因为很多农村学校的电脑并没有接入互联网,且 不说还有相当多的教师跟本不会上网,学生中更是只有极少 数学生进过网吧,玩过游戏而已(一般学校是禁止学生进网 吧),甚至还有不少学校连“古老”的幻灯机都进不了教室,落 后的教学手段可想而知。另外,大部分的初中教师,特别是 工作年限较长的化学教师,由于长期脱离高中知识(绝大部 分初中都是独立的),不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每天接触只 是一些一看就知道答案的知识,或非常简单的实验操作,以

  第2页/共14页

   及一些本来就不甚准确的概念,造成知识陈旧老化,教师的 科学素质呈下降趋势,很显然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教师素质的 提高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基础,否则新课程的实验就成为新的 肥皂泡,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三、教学资料匾乏,教学习惯落后。化学新课程中很多问题 呈现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样化,很多答案是开放性 的。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空气成分测定中的讨论, 二氧化碳实验的设计,以及一些实验不成功原因分析是很好 的探究性问题,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全面提高学 生的素质非常有好处,当然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起来无疑增大 了难度。一方面,相关的教学法辅助资料几乎为零,简单的 教师用书几乎排不上用场。另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实验很难 完成,如面粉爆炸实验。有些因实验仪器设备欠缺而难以完 成,如,电解水实验,CO 还原 CuO 的实验,CO 的燃烧实 验等,实验的可信度大大减弱,有些结论仅凭教师的猜测得 出,其结果是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毫无探究方法可言, 又如知识的深浅和范围,教师只能凭一本省教研室的练习册 来推断,很容易在教学中迷失方向,而且仔细一看,其中内 容与原教材如出一辙,与新课程出入很大,使教师在教学研 究中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再就是新教学实践中学生多 年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往往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 掌握到哪里,教师好不容易使学生参与进来,上课也热闹起

  第3页/共14页

   来了,可成绩往往是下降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拓宽, 更容易使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无形中加大教学压力,这在如 今还是以成绩论胜负的时候,又有哪位教师敢把学生前途当 儿戏?学校不乐意,家长不会答应,所以教学实践与学生升 学压力的矛盾必须在教学中认真处理好,才有利于改革的全 面深入开展。

  四、教材安排不尽合理。新课程教材编排存在着先天不足, 首先教材编排与学校课时安排存在矛盾,上课只能是四十五 分钟一节课,而有不少内容教学中不知如何安排课时才好, 讲少了造成教材很难顺利完成,讲多了很难给学生思考探究 的余地;第二,把教材分成上下两册,特别是下册内容过多, 更是难为了师生,如今中考复习都是赶进度抢时间,升学看 成绩,这样把教材分成上下册,更是加剧了矛盾,教学中造 成前松后紧,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既使是全国的初中化 学竞赛也是 4 月份进行,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在 3 月底到 4 月初完成教学,而要在短短几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学完下册 内容谈何容易,何况还要出成绩,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第 三,教材的编排思路明显有利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相当多 的内容非常适合于边讲边实验的模式,而广大农村中学简陋 的教学条件,只能望洋兴叹,这样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学校的 差距;而且不少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般的遥 远,很难有切身的体会,这容易使学生感到化学只是一门科

  第4页/共14页

   学而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干,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下降。第四, 教材有些改编包括实验的选择是非常好的,但也有不少内容 的安排过于零散,难以把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如:酸、碱、 盐的性质,学生也不易掌握。总之,新教材存在的缺陷很容 易影响到新教学思路的全面实施。

  五、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升学考试的矛盾,教师的教学研究与 考评考核的矛盾。化学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切 入点的,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入广泛的科学探究,不仅使所 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更重要的是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 法,使人终身受益,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但 是社会,学校,包括学生本身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往往 是以为能考上高一级学校为目标,所以,如果花费过多的时 间在感兴趣的问题上必将影响学习成绩,也容易影响其他学 科的学习,这无疑会引起学校、家长、其他教师的反对。现 在有很多学生,对中考不考的科目几乎放弃,学校的制度也 完全向中考科目倾斜。如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减少或不设 非考试科目的课时,有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了中考有 个好成绩,连学科竞赛都失去了兴趣,所以只要中考方法不 变,内容又大同小异,教师和学生都必然会只是围绕知识点, 考点转,而不愿意去搞课外的课题研究,否则消费了时间, 教师就只能靠加班加点高学生的成绩了。虽然中考有些地区 开始了考实验操作,但实际对学校、学生的触动并不大,因

  第5页/共14页

   为既要考虑可操作性也要考虑各地条件的差别,否则又是新 的不公平考试了。另外教师的评价考核与学生的成绩是习习 相关的,教师们谁也不愿意干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没有 新的评价制度,没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教师的科学探究 的积极性就成了一句空话。总之,考试的大方向没有质的改 革,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就存有隐患,甚至可以说这是实验教 学成败的关键。

  六、一些建议。新教材总体来说,是非常好的。第一,有些 实验的设计非常巧妙。如:人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对比实验,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酸雨的 实验,金属活动性实验,几种氮肥的鉴别实验等等,都比以 前的教材有很大的改进。但也有些实验有待商榷。首先,材 料和仪器对农村学校来说不好找,如铝箔、电解水的电极、 储气瓶等,更不要说通风橱之类,所以相关实验就无法完成;

  第二,有些实验在教参上应有相关的建议,使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少走弯路。如二氧化硫的制取,初中学校只能用硫磺在 空气中燃烧或硫在氧气中燃烧制取,而二种方法的实验效果 相差很大,又如做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对比实验,人呼出 的气体用排水法和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实验的效果也有 很大差异;第三,教材中各种单位改用符号表示缺乏补充说 明。如:分钟用时 min 表示等,师生都有感到很陌生,再就 是建议教材附录中增加上网的有关知识,使师生更容易掌握

  第6页/共14页

   这一获取最新信息的方法;第四,在不发达地区,中考的竞 争是非常觎的,比如我们县每年有 4 千多名初中毕业生,普 通高中只录取几百人,难怪有人说中考比高考的竞争都更剧 烈,中考只有一次机会,而高考可以反复地考。所以各个学 校都在上学期就把下学期的大部分内容提前完成,以争取到 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过去只有一本书,还好处理,现在分 成上、下两册,新书未到,老师也没有书,学生更无邮,这 就给一些不法的书商、印刷厂家带来了机会,仅仅第八、九 两单元的复印件,就收一元多,既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也无法跟正式的课本相提并论。今年的实验区赚钱,明年的 市场前景更是可观。望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总之,实施新课程是大势所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改 革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坚信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新一 轮的改革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以上观点是笔者的一点浅 见,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基础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 的素质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实验区辅开。新课程 的实验对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 方面,这一全新的教学实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气象、 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 面在课堂教学中也产生了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条件较落

  第7页/共14页

   后的农村初中更困难不少,一些矛盾更加突出。

  一、宣传力度不够,学校管理理念滞后。本学期开始的初中 化学新课程实验在宣传和准备工作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的 地方。首先是宣传不到位,造成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对既将 开始的化学新课程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对困难认识不足。

  仍然认为跟以前多次进行的新教材培训一样,教材内容大同 小异,虽然有新思路、新提法,但只是小打小闹,而没有想 到此次改革的力度如此之大,因此从教学人员的安排到日常 课时安排完全照旧,既没有新思路更没有具体实施方案。第 二,新教材发行滞后,新教材到 8 月底才到达一线教师手中, 直到上学期结束教师还不知道化学下册将有什么内容,使教 师失去了钻研研究的时间;再加上初三毕业班是学校工作的 重点对象,教学任务繁重众所周知,这样就必然使教师处在 一个穷于应付的境地,对教学的全面研究也不甚了了,难以 做到准确到位;第三,有些学校的领导对新课程的实验,支 持的力度明显不够,也使教师失去了原本就很少的学习机 会,其结果是:领导认识老一套,老师上课老框框,不能按 新教材的理念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功能,新的师生互 动模式难以实施,探究式教与学成为一句空话,拿着新教材, 走着老路子。总之,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教师钻研教学法 的深入与否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处理不到位,实验教学 的效果就成了问题。

  第8页/共14页

   二、教学手段落后,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化学新课程教材给 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教材不仅色彩艳丽,图文并茂,而且 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到处体现出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 令人振奋不已,但是新的教学要求也常常令我们这样的山区 学校的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比如课文中的调查与研究往往就 很难进行。莫说是上网获取信息,就是从广播电视报纸等方 面搜集资料,绝大多数学生是难以做到的。既使是教师也不 容易完成,因为很多农村学校的电脑并没有接入互联网,且 不说还有相当多的教师跟本不会上网,学生中更是只有极少 数学生进过网吧,玩过游戏而已(一般学校是禁止学生进网 吧),甚至还有不少学校连“古老”的幻灯机都进不了教室,落 后的教学手段可想而知。另外,大部分的初中教师,特别是 工作年限较长的化学教师,由于长期脱离高中知识(绝大部 分初中都是独立的),不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每天接触只 是一些一看就知道答案的知识,或非常简单的实验操作,以 及一些本来就不甚准确的概念,造成知识陈旧老化,教师的 科学素质呈下降趋势,很显然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教师素质的 提高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基础,否则新课程的实验就成为新的 肥皂泡,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三、教学资料匾乏,教学习惯落后。化学新课程中很多问题 呈现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样化,很多答案是开放性 的。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空气成分测定中的讨论,

  第9页/共14页

   二氧化碳实验的设计,以及一些实验不成功原因分析是很好 的探究性问题,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全面提高学 生的素质非常有好处,当然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起来无疑增大 了难度。一方面,相关的教学法辅助资料几乎为零,简单的 教师用书几乎排不上用场。另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实验很难 完成,如面粉爆炸实验。有些因实验仪器设备欠缺而难以完 成,如,电解水实验,CO 还原 CuO 的实验,CO 的燃烧实 验等,实验的可信度大大减弱,有些结论仅凭教师的猜测得 出,其结果是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毫无探究方法可言, 又如知识的深浅和范围,教师只能凭一本省教研室的练习册 来推断,很容易在教学中迷失方向,而且仔细一看,其中内 容与原教材如出一辙,与新课程出入很大,使教师在教学研 究中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再就是新教学实践中学生多 年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往往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 掌握到哪里,教师好不容易使学生参与进来,上课也热闹起 来了,可成绩往往是下降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拓宽, 更容易使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无形中加大教学压力,这在如 今还是以成绩论胜负的时候,又有哪位教师敢把学生前途当 儿戏?学校不乐意,家长不会答应,所以教学实践与学生升 学压力的矛盾必须在教学中认真处理好,才有利于改革的全 面深入开展。

  四、教材安排不尽合理。新课程教材编排存在着先天不足,

  第10页/共14页

   首先教材编排与学校课时安排存在矛盾,上课只能是四十五 分钟一节课,而有不少内容教学中不知如何安排课时才好, 讲少了造成教材很难顺利完成,讲多了很难给学生思考探究 的余地;第二,把教材分成上下两册,特别是下册内容过多, 更是难为了师生,如今中考复习都是赶进度抢时间,升学看 成绩,这样把教材分成上下册,更是加剧了矛盾,教学中造 成前松后紧,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既使是全国的初中化 学竞赛也是 4 月份进行,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在 3 月底到 4 月初完成教学,而要在短短几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学完下册 内容谈何容易,何况还要出成绩,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第 三,教材的编排思路明显有利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相当多 的内容非常适合于边讲边实验的模式,而广大农村中学简陋 的教学条件,只能望洋兴叹,这样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学校的 差距;而且不少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般的遥 远,很难有切身的体会,这容易使学生感到化学只是一门科 学而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干,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下降。第四, 教材有些改编包括实验的选择是非常好的,但也有不少内容 的安排过于零散,难以把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如:酸、碱、 盐的性质,学生也不易掌握。总之,新教材存在的缺陷很容 易影响到新教学思路的全面实施。

  五、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升学考试的矛盾,教师的教学研究与 考评考核的矛盾。化学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切

  第11页/共14页

   入点的,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入广泛的科学探究,不仅使所 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更重要的是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 法,使人终身受益,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但 是社会,学校,包括学生本身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往往 是以为能考上高一级学校为目标,所以,如果花费过多的时 间在感兴趣的问题上必将影响学习成绩,也容易影响其他学 科的学习,这无疑会引起学校、家长、其他教师的反对。现 在有很多学生,对中考不考的科目几乎放弃,学校的制度也 完全向中考科目倾斜。如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减少或不设 非考试科目的课时,有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了中考有 个好成绩,连学科竞赛都失去了兴趣,所以只要中考方法不 变,内容又大同小异,教师和学生都必然会只是围绕知识点, 考点转,而不愿意去搞课外的课题研究,否则消费了时间, 教师就只能靠加班加点高学生的成绩了。虽然中考有些地区 开始了考实验操作,但实际对学校、学生的触动并不大,因 为既要考虑可操作性也要考虑各地条件的差别,否则又是新 的不公平考试了。另外教师的评价考核与学生的成绩是习习 相关的,教师们谁也不愿意干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没有 新的评价制度,没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教师的科学探究 的积极性就成了一句空话。总之,考试的大方向没有质的改 革,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就存有隐患,甚至可以说这是实验教 学成败的关键。

  第12页/共14页

   六、一些建议。新教材总体来说,是非常好的。第一,有些 实验的设计非常巧妙。如:人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对比实验,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酸雨的 实验,金属活动性实验,几种氮肥的鉴别实验等等,都比以 前的教材有很大的改进。但也有些实验有待商榷。首先,材 料和仪器对农村学校来说不好找,如铝箔、电解水的电极、 储气瓶等,更不要说通风橱之类,所以相关实验就无法完成;

  第二,有些实验在教参上应有相关的建议,使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少走弯路。如二氧化硫的制取,初中学校只能用硫磺在 空气中燃烧或硫在氧气中燃烧制取,而二种方法的实验效果 相差很大,又如做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对比实验,人呼出 的气体用排水法和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实验的效果也有 很大差异;第三,教材中各种单位改用符号表示缺乏补充说 明。如:分钟用时 min 表示等,师生都有感到很陌生,再就 是建议教材附录中增加上网的有关知识,使师生更容易掌握 这一获取最新信息的方法;第四,在不发达地区,中考的竞 争是非常觎的,比如我们县每年有 4 千多名初中毕业生,普 通高中只录取几百人,难怪有人说中考比高考的竞争都更剧 烈,中考只有一次机会,而高考可以反复地考。所以各个学 校都在上学期就把下学期的大部分内容提前完成,以争取到 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过去只有一本书,还好处理,现在分 成上、下两册,新书未到,老师也没有书,学生更无邮,这

  第13页/共14页

   就给一些不法的书商、印刷厂家带来了机会,仅仅第八、九 两单元的复印件,就收一元多,既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也无法跟正式的课本相提并论。今年的实验区赚钱,明年的 市场前景更是可观。望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总之,实施新课程是大势所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改 革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坚信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新一 轮的改革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以上观点是笔者的一点浅 见,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第14页/共14页

  

篇八: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争论不休的评价问题 只要高考不改革,评价制度就不可能发生根本质性的变化。

  这个结论,许多教师在附和着。这的确是个现实问题,但这 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首先,第一轮课改的学生还没有到参 加高考的时间,你咋知道届时高考不变革?其次,高考是需 要改革,什么样的高考是科学的?什么样的高考有利于教育 发展?世界上没有现成的模式,总不能等到找到这种模式再 去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吧。

  教育专家通过比较、研究,制定了“学生成长与评价记录袋”。

  每个人的档案袋记录着他的成长,记录着他的幸福、烦恼, 以及教师、父母、同学对他的期待、关注…… 本来新课程实施的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每个孩子的父母都 应该认真地尝试这种评价手段。可是,现在的实验区却很少 这么做,即使做了,都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而已。如果 到用新教材的学校去实地考察一下,或者读一读他们在教育 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到或读出实验区的评价没有发生 根本性的变化。

  二、掌声、赞誉声不断的问题 课堂上的掌声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形式。并不是课 堂必备形式。课堂不是文艺汇演,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 养学生能力和开发智力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不完全是靠

   掌声、赞叹声来鼓励的,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点头、都可 以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未必非要用掌声、连绵不断 的赞誉。教学中,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独到的见解,思维上有创新;

  对疑难 问题迎难而上、质疑解难的;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答问题的等给予必要的掌声、赞誉是 可以的。没有必要动辄掌声伺候一番、赞誉一声。掌声赞誉 声多了,学生的听觉也就麻木了,进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三、学生牵着教师走、教师的主导地位丧失的问题 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许多教师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 好去学。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 就教什么。常在报刊上看见一些教师的课堂感悟:课堂中学 生提出一个“亮点”,随后教师、学生便围绕这一“亮点” 开展了一节生动活泼的探讨课,并冠以“以人为本”的美名。

  这就出现了与课堂知识教学不衔接、教师跟着学生走的现 象。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明确提出学习的目标,怕因此而影 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从而造成了一节课下来,课堂上热 闹非凡,课后一无所知,检测一塌糊涂的局面。还有的教师 在课堂上对学生明显的错误回答不给予否定,而是采取一味 鼓励的形式走过场,缺乏作为主导者应做的纠误。新课改重

   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尊重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但重过程并不 等于教师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没有正确的观点。这种现象在一 些公开课、观摩课中更是明显,学生热热闹闹一节课,争论 了半天没结果,也不知是非曲直。学生是自主了,教师却没 主见了,教学无主次,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被学 生牵着鼻子走,跟在学生的后面,对学生百依百顺,有的甚 至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观者,把自主学习异化为 放任自流。

  教育家认为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的原因在于教师,从而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淡化出场,教师的主导地位消失。例如:学生 做题“想做哪一道就做哪一道”、“作业想啥时交就啥时交”。

  许多专家强调教师要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天真地相信 学生“能行”、“能学好”。这种理想化的教育造成了目前教 育上的“五八年”现象。然而,直面当今的教学现状和学生 情况,应当进一步凸显教师主导者的地位,不能脱离实际去 追求乌托邦式的课堂教学。

  四、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竞 争意识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 做着走了样的合作学习。

  (1)无论这个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不管课堂上的时 间是否允许;也不管学生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教师

   心血来潮地一声号令,学生便迅速的三五成群地投入“热烈” 的讨论状态之中。为了搏得老师的欢心,学生总是“有模有 样”地在合作探究。两三分钟过去了,教师一个手势,合作 学习便悠然而止,每位学生迅速坐好其位,准备发言。(2) 即便是学生正处于激烈的讨论之中,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 状态。一看时间快下课了,又是一个手势。合作探究成为一 种装饰性的教具,学生成了教师所谓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 方式下的道具而流于形式 五、令人目不暇接的示范课问题 新课改提倡课程的开放、教材的开放。提倡课堂教学要立足 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为此,不少示范课的一节课堂教学活动 形式包罗万象: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收集的图片、 资料展、历史剧、讲故事等等;教师的多媒体声、色、音俱 全;整堂课应有尽有,成了频频切换画面的展示会。确实使 学生和听课的教师都目不暇接。本该重点关注的学生主体却 被忽视了,一项项的活动把一节课弄的犹如一盆大杂烩。是 否思考过,在呈现给学生生动的资料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 的思维没有?对学生的观点,适时给予指导了没有?给学生 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没有?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伊始的那种狂热已经荡然无 存,人们开始冷静的反思。诚然,在新旧思想的交替碰撞中, 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无论如何都应树立以学生发

   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成长。

  以课程标准为纲,结合学生实际,追求活而实的新课堂。

  

推荐访问:新课程 过程中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