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学习解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发言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学习解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发言稿(),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学习解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发言稿()

学习解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发言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划定了15条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硬杠杠,剑指领导干部“能下”“真下”等问题。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促进干部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重要保障。2015年,党中央明确了干部下的6种渠道和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十大情形。时隔7年,党中央把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从原来的10条,修订为15条。一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改革正纵深推进。

  15条硬杠杠解决“能下”这个关键。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并不是今天才有的。2015年,党中央从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发展所需出发,出台规定,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应当说,这些年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上,还是有卓有成效的。如今,党中央对干部能下作出了更为具体、更加明确的规定,犹如一剂良药直击病灶,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改变了干部只要不犯大错,就能捧“金饭碗”、坐“铁交椅”、进“保险柜”的思维定势。可以说,这些制度的执行,彻底打破“只能上不能下”的传统,打破“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不会下”的思维定式,打消“做碌碌无为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功劳有苦劳”的想法。

  15条硬杠杠解决“真下”这个难点。过去,一些领导干部除了因为违法违纪被查办、被“一票否决”“退居二线”等非下不可的硬性规定外,很少有领导干部因为“不适宜担任现 职”被调整下来的。原因不仅在于“下”的情形不明确、管道不畅通,更在于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大。比如,一些被免职的干部在沉寂三五个月旋即恢复同等级别工作,这让问责和“能下”失去效力,失去了社会公众的信任。如今,新修订的《规定》首次把政治能力不过硬、担当和斗争精神不强、政绩观存在偏差等表现列入不能胜任的情形,这充分体现了《规定》的强烈政治属性、鲜明价值导向、科学严密逻辑、统一规范功能,高度凝结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真正实现制度落地有声、落实抓铁有痕。

  干部人事工作,不仅要管进也要管出,不仅要管人事更迭,还要能安抚心灵、团结干部。15条硬杠杠虽然实现干部“能下”“真下”,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更要在“能下”之后的管理机制上发力,不能把调整下来的干部“一下了之”“打入冷宫”,而是要分类辨别使用,对于政治立场不坚定、宗旨信仰不牢固、缺乏担当和斗争意识的要坚决识别出来并阻挡在外,对于能力不足的强化培训,对于存在困难的及时帮助解决,对于存在问题的及时提醒教育。让干部“下”得服气服众、受到激励触动,才能够起到激浊扬清、振奋干劲的重要作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让《规定》的15条“能下”的硬杠杠落地生根,产生实效,必须发扬“抓铁有痕”的作风,让“能下”鞭策后进者、鼓舞先进者,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氛围,破除“官本位”思想,让不养“庸人”“懒人”“闲人”成为社会共识。

   解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发言稿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本次修订新增六条内容,整合、删除七条,涉及干部下的渠道、适用范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主要情形、分析研判、核实认定、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工作责任等内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准确定位一上一下背后的“赶考坐标”,在“时代大考”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磨砺内功、勤修外功,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定位信念坚定的“信仰坐标”,杜绝为官不正。《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五款、第六款详细划出了干部信仰不坚定、党员意识淡薄,应当进行调整的“信仰红线”。树立了鲜明的政治导向,亮出了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尺”,把是否对党忠诚、老实作为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称职的“试金石”,对营造更加良好的用人环境和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政治属性是共产党人的本质属性,政治上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有没有担当,最能检验党员干部的政治操守、政治品格。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政治初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坚决杜绝为官不正,为完成历史使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定位勤政务实的“奋进坐标”,杜绝为官不为。《规定》第五条第三款、第四款、第七款、第八款、第九款、第十三款详细划出了干部不作为、懒作为,应当进行调整的“干事红线”。树立了鲜明的实干导向,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帮助组织、人社部门可以及时甄别出干部队伍里“不作为”“乱作为”的“太平官”“慵懒官”“糊涂官”,为广大党员干部注入积极上进、奋发有为的强劲动能。担当大小,体现着党员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锚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立足本职岗位,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精力汇聚到工作当中,掌握硬功夫、拥有“杀手锏”,一步一个脚印,把每项工作都干在实处,坚决杜绝为官不为,在“点点滴滴”中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定位勤俭自律的“廉洁坐标”,杜绝为官不廉。《规定》第五条第十款、第十一款、第十二款详细划出了干部品行不端、贪污腐化,应当进行调整的“廉洁红线”。《规定》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风向标”,树立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从作风、政风、家风等方面为党员干部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列出了一条条“硬杠杠”,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高悬头顶,时刻警醒党员干部遵规守纪、不越红线、不闯红灯。廉洁自律是一个终身课题,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勤俭则家国可成,奢侈则国破家败。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提升自律能力,守住廉洁自律底线,摒除私心私欲,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 心,涵养良好家风、摒弃不良嗜好,时刻警示自己依法行事、公平正派,心存敬畏、知规守矩,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让 “能上”与“能下”形成闭环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笔者认为,各级党组织需立足凝聚共识、明晰标尺、畅通渠道三个方面,让“能上”与“能下”形成选人用人工作闭环。

  凝聚“能下”的共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而首先需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人往高处走”构成了大多数体制内公务人员的普遍共识和心理期盼,也是一股事业心、上进心,这样的从政哲学本身无可厚非。但少数能力平庸的党员干部,一到干部调整的关键节点便心思活跃起来,即便不能再进一步,退而求其次也希望调整到更为实惠的平级岗位;而如果组织认为其不适合继续担任领导职务,或想将其调整到相对次要的平级岗位,便好似受到排挤打压一般。这种“能上不能下”的思想危害性极大,如果任由发展,庸者长期占据重要岗位下不来,必将贻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各级党组织应以《规定》为契机,加大政策宣传和贯彻执行力度,杜绝“老好人”思想,果断调整一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以精准的用人导向凝聚“能上也能下”的思想共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长本领、提素能、强奉献、创佳绩。

   明晰“优劣”的标尺。《规定》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界定了15种不适宜担任现职、应当及时予以调整的情形。有的情形十分具体,如“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或者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只需打开干部年度考核情况汇总表便一目了然;有的情形可通过调查摸底、走访排查、群众测评、信访举报等渠道,比较客观真实地掌握情况,如“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违规决策”“直系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执行八项规定精神不严格”等。但也有一部分情形,如组织观念淡薄、精神状态差等,相对难以通过具体量化的指标体现出来,可能因个人理解差异,执行之时标尺不一,或过左偏严,或过右偏松。对此,各级党组织应在《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细化配套政策,进一步梳理出党员干部“负面清单”,该具体的则具体,能量化的便量化,明晰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要建立完善并动态更新领导干部实绩档案,少一些无关紧要的“形式”“痕迹”,多一些实事求是的“功过”“得失”,使实绩档案成为组织为干部精准画像的一面镜子,让干部“上”则有理有据、“下”也心服口服! 畅通“再上”的渠道。“上”与“下”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下”的干部既然曾经居“上”,则必有其过人之处,即使因为过失被换下,也不可“一棍子打死”,须知党和国家培养一名干部殊为不易。要本着“关爱干部”“治病救人”的原则,密切关注干部“下”之后的思想动态、工作状态,帮助其 认识到“下”的深层次原因,敦促从自身找短板不足,从而坚定今后改进的决心和方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对于能够汲取教训、痛改前非、积极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畅通“再上”的渠道,让“下”的干部通过自身努力还有机会“上得来”,真正做到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让“下”的干部有“上”的盼头、“干”的动力,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形成正向、激励的选人用人导向,形成干部使用“上一下一上”的闭环机制。

  学好悟透从《洗儿戏作》中感悟“选贤任能”之道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期间喜得一子,因作《洗儿戏作》一诗,全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意思是别人抚养孩子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慧敏捷,但是我被聪明耽误了一生,我只希望我的孩子愚笨迟钝一点,毫无波折地当上大官。结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此诗对于选贤任能、激励担当作为有一定的启发。

  健全选贤任能机制,避免选到“愚且鲁”的“无能型”干部。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干部培养、识别、考察和使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选育管用。因此,培养人才、选拔干部,首先要突出政治素质,从严从实考察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情况,密切关注干部在政治原则、组织决定等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态度和表现;其次,要完善科学精准选贤任能制度,健全知事识人工作体系,通过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识别干部,用工 作实绩评价干部,深入开展干部落实考察评价、敏感领域重点岗位人选应对风险能力评估,及时发现和使用“李云龙”“老黄牛”式好干部,把“愚且鲁”的人排除在干部队伍之外。

  健全激励评价机制,避免产生“无灾无害到公卿”的思想。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政治本分。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影响干部积极性的关键症结,进一步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让讲担当、重担当的人走到领导岗位,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晋升提拔;另一方面,要深刻落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办法和体制机制,对那些既要“到公卿”、又要求“无灾无害”、存在严重“当太平官”思想的干部,采取调整、降职、免职等措施。同时,让能上能下和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有机融合,进一步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全面提升领导干部队伍活力。

  健全学习教育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中坚力量,要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因此,要健全学习教育制度,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在学习教育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在为民服务中逐渐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把“愚且鲁”变成“聪且敏”,把“无灾无害到公卿”变成“真抓实干到公卿”。一方面,要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自身建设,当好表率、以身作则,不断提高治理能力,立好干事创业“风向标”;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苦练本领,主动到 基层一线、吃劲岗位上去锻炼能力,将自身放入实践火炉中去冶炼,成为坚不可催的千锤之铁、百炼之钢。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是整个社会的地基,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基石,他们承担的是基层社会,农村稳定和发展的任务,也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基层干部的素质高低,作风好坏都直接决定着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我们要贯彻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好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坚持事业为上,人事相宜,坚持依法依规,积极稳妥,着力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促使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加强干部岗位适配能力。《规定》要求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与所任职务要求不符,不宜在现岗位继续任职。十五条硬标准,明确了能下的原则和标准,在新时代高标准发展的背景下,在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工作...

推荐访问:能上能下 标签 发言稿 学习解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发言稿(3篇)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解读